在中国海南省海口市的海南博物馆里,有两个特殊的展馆,一个是沉香馆,另外一个就是海南黄花梨,也就是海黄馆了。

为什么海黄这么受欢迎呢?
首先,海南黄花梨作为红木的其中一种,当然也拥有红木的共同特性,那就是质地坚硬,色泽沉稳高贵,香气宜人。
质地坚硬的木材,首先就意味着堪用和耐用。堪用就是指可以用到很多对刚性要求高的地方,耐用则是指的可以用很久,甚至成为传家宝贝。红木是可以用来做大型的家具家私的,人和大物品坐卧依靠上去,都没有问题。质地坚硬的木材,自然密度也高,重量大,所以也很稳当,不容易坏,不容易跨。这是基本的要求,红木符合得很好。

而色泽和香气,加上沉稳厚实,这些加总起来,就有了一种大气的低调。这对于达官贵人来说,是切合身份的。所以明清以降,很多大户人家采用红木作为家具材料。所谓洛阳纸贵,价格是供需关系引起的,但价格的高涨对于出得起钱的人家来说,往往会促进其收藏意愿,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需求。

红木整体来说都是受到欢迎的。海南黄花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,自然是因为上面讲述的几个因素,它都有很好的表现。而最为令人称道的一点是, 海南黄花梨的花纹 太过惊艳,其他无法和它一较高下。
海黄加工后表面呈现出美丽的花纹,并经常汇聚成眼睛状。有人将这种眼睛状纹路称为鬼眼,这并非是在说其可怕,更多的是在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种惊叹,对那些眼睛的有神有韵味的一种喜爱。
因为中国人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大自然和谐思想,所以对于平常使用朝暮以对的家中物件,自然也会希望和喜欢有灵气的。这种喜好在士大夫阶层出于文化角度的考虑,会更加强烈。这是海黄能够在众多红木中处于更佼佼者地位的重要因素。

这个地位,有一个历史事实加以佐证,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轻松的事实。从清朝后期,海南黄花梨资源几乎消耗殆尽,根源就是人们对其的极度喜爱。到了后来,大块的可以用来制作家具的黄花梨找不到了,人们便用小块的来制作笔筒这种小型的艺术品。再到后来,就只能去收集以前的老的黄花梨制品来做翻新改制。因为黄花梨很耐久,所以这也有一定的量能补充,不过好的成品据说都被收藏家守着,不会放出来给人购买了。

黄花梨和其他受人追捧的自然产物类似,面临着产出枯竭的境地,令人扼腕叹息。